为何规范加密了一层又一层,运营中却还是问题不断? 为何其他人家的骨干精英,高薪挖过来却一点儿都不好使? 为何团建请职员聚餐、唱K,他们却一点都不领情?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先对镜自照一下,以下错误你的企业犯过几个? ■ 餐饮老板内参|虎萌 发于郑州 (漫画:陈晓月。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这是服务过小南国、大董等3000多家餐企、遇见近千例餐饮管理咨询案例后,武汉刻度信息开创者张舟总结出的餐饮老板容易见到问题清单。
在他看来,不少餐饮老板只看到问题,却不找原因背后是什么原因;只想着抹掉血渍,却不会找伤口在哪儿。
事实上,大部分老板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了解问题出在自己。
看看最容易见到的老板病,让自己少进误区。
故事1 一直在检查、开会、出规范 却没解决问题 ▽ A餐企为了保证运营效率,拟定了明确而细致的运营规范。
拿后厨卫生来讲,每一个地区都责任划分到个人。
天天9点下班后,厨师长和店长一同检查,依据结果打分一二三等级,与地区责任人的绩效薪资挂钩。
第二天开晨会时,店长公布得分,并递交到财务部计入绩效评分。
每周日的晚上,各店铺的店长都要熬夜加班,统计出各职位的绩效评分,总结出评分最高和最低的状况上报公司。
周一公司晨会上,运营部门针对问题与有关负责人交流讨论,修整规范后下发到各店铺做落实 公司各部门一直在检查、开会、出规范中打转,实质运营中还是解决一个旧问题又冒出一个新问题。
A老板为此非常头疼。
运营的问题非要靠考核去解决,需要结果却不拟定标准。
只须求职员做到,却不告诉职员怎么样做到。
不光老板头疼,职员还头疼呢。
张舟说,运营中的任何问题都能找出改变解决的方法,把这个方法做成企业内训的教程,职员掌握了标准做法,你不需要考核、奖惩,问题就解决了。
故事2 其他人家的培训师再好 也教不会我们的职员 ▽ B餐企的主打品牌是火锅,一直努力从各环节提高运营效率。
可是单就清洗桌面就出了不少问题。
有时油污没清干净;有时油水挂在餐桌下沿蹭到客户身上;有时刮油污的水滴在地板上,地面湿滑了,客户提建议、传菜生不敢快走减慢了上菜速度,负责地面清洗的阿姨也表示不满。
一次偶然的机会,B餐企的老板在别家火锅店看到了职员清台的过程,感觉做得又快又好。
于是邀请这家火锅店的职员来做讲师,教自己家里职员清台的步骤。
可是,讲师教完,职员还是做不好,而且提出异议说无法实行:桌面太大,不可能根据讲师说的1分钟完成四步步骤;座椅太大、动作空间太小,讲师教的规范动作不便捷实行 这个问题可以看看组织力强的企业的做法请企业内每一个范围最棒的职员来讲课。
譬如木屋烧烤,列出的职员培训课表里,老板隋政军讲企业文化、单店运营和连锁运营,从宏观角度给职员树立理念。
而店铺运营效率交给出色的店长讲,如何做好口味交给出色的厨师长来讲,值班管理交给出色的餐厅经理来讲。
故事3 不知土壤太贫瘠,只怪种子有问题 ▽ C餐企的老板感觉,自己企业缺少一个有超强组织力的运营官。
与某知名餐企的一位高管认识后,C老板感觉这个人就是自己最需要的精英人才。
多番交流后,终于把这位精英高薪挖来,负责整体运营。
可精英来到C餐企,并没改变运营状况,而且还与其他管理层职员出现多次争执。
几次摩擦后,其他管理职员对精英建议非常大,工作配合度也愈加低。
管理层之间交流差、内耗紧急,而且已经有管理层向C老板提出离职。
C老板自己心里犯起了嘀咕,如何这个精英现在的表现和以前相差那样大,工作状况、积极性、严谨程度,甚至工作风格都大不同了? 没错,餐饮的角逐就是人才的角逐。
但人才的成长都有其土壤,不少老板急功近利,期望从知名企业那里挖到高级人才,解决自己家里问题。
却不知,因为运作机制不同,加上对外来人才寄望过高,极容易产生很大的落差感,最后不欢而散。
《马太福音》中说,种子落入路旁、浅土、荆棘必枯萎早夭,落在沃土中才会结出果实。
人就是种子。
云味馆的首席文化官何炜说,为何别家企业的将军,在你的企业却不堪重用?你不可以说这个人不可以,由于环境土壤不同,而企业就是制造环境和土壤的。
你先要审视我们的土壤。
故事4 到处取经,回来乱动 ▽ D餐企的老板非常乐于学习和推荐,觉得企业之间的交流交流是团队进步的效果最好方法。
差不多每隔两个月,D老板就会带几个高管去明星企业取一次经。
每次取经回来,管理层都要进行总结总结,把各自看到的好经验做成PPT与其他中高层进行推荐。
经过中高层讨论的好办法、好规范,就被加入D企业的规范中。
又一次学习交流中,D老板发现某家明星餐企的规范太健全了,而且这家明星餐企的状况与自己企业很像。
于是,D老板决定把明星企业的规范拿来做大换血。
结果,D餐企因此陷入内部大混乱。
多位中高层管理职员提出辞职,基层职员人心惶惶,各店铺经营也大受影响。
甲之蜜糖,或许是乙之砒霜。
用明星餐企的规范,未必能做成明星餐企。
困扰许久的棘手问题,在老板发现有好规范可以解决时,会期望立刻大换血一次全解决。
但,这个规范是合适进步到肯定阶段的企业的,有独特的推行土壤。
张舟说,看着非常明确规范的规范,你的企业却未必适用。